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科研工作情况及总结
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其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者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出色工作。作为民办独立学院,我院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学院董事会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始终本着服务学院、教师、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走应用研究和产学研结合之路,提升我院科研水平。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工作,全面推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推进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一、科研项目
近年来,学院在深入调研后,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设置合理的科研奖励等级,强化激励措施,引导科研发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于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全面修订和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服务有潜力的师生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使科研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提升。
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学院注重教师科研潜力的挖掘,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发挥学院各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注意培植院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另一方面,重视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适时跟踪在研项目,推进项目按时结题,保证立项项目的质量。
自2008年以来,学院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1项,院级科研项目99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4项。
二、科研论文
自2008年以来,全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6篇,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21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三、学术交流
针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要求,学院积极组织开展院系两级学术交流活动。自2008年以来,学院组织开展了院级大型学术讲座41次,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台湾中华大学校长沙永杰教授、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余东教授、白天鹅集团总经理、广之旅总经理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来我院讲学。同时,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讲座◇
2010年6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在我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自动推理与教育技术》专题报告会。张景中院士在专题报告中讲述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介绍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今后30年信息科学技术的突破领域。
张景中院士指出,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教育全过程要突出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基础扎实、手脑并用。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计算机先进技术,也要尊重传统,让计算机为人服务。张景中院士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历程和体会,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计算机如何进行几何工作,并以此说明教育技术需要和自动推理结合起来。
张景中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长期从事机器证明、教育教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他创立的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原理和算法,被誉为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一样处理几何工作的“里程碑”。张景中院士在本次报告中的精辟论点,对园区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启发,受到教师的广泛好评。
张景中院士作专题讲座
2011年4月21日下午,我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以“感悟有生命的课堂”为专题的讲座,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王教授从教学理念讲起,用朴素的语言为老师们生动地讲述了怎样营造有生命的课堂。他说:“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理念,把无味的课堂变为一个鲜活的课堂。在注重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将文化进行升华。教师不应该做混饭吃的石匠,应该有思想和素养,要具有师德和师魂。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具备四大艺术,分别是语言、肢体、媒体及心灵艺术;还要有五大能力,课程悟性、课堂设计、文学语言、科学研究及驾驭沟通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合理地运用教材教参、科技刊物、时事政治、生活趣闻等,及时地向学生介绍科技进展,将时政新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不化妆的演员,它既是职业又是事业,教学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责任。教师要爱校、爱教、爱生。”最后,王教授指出,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生命的课堂。
王教授的讲演内容丰富、主题深入、语言风趣,让我院教师了解了许多课堂教学的知识,看到了成功教师的风范,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成功教师背后的艰辛和乐趣。生命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它值得慢慢品味,永久珍藏!
王金发教授作专题讲座
2010年6月10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刘同舫教授来我院举办有关“走进科研”的专题讲座。刘同舫教授用其睿智而严谨的语言就“怎样走进科研”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并从“走进科研要思考的三对范畴”、“学术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讲解。刘教授说:“常识和理论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将常识上升到理论高度。搞科研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来学习知识,要激活个人的背景知识来增强自身能力。做学问要有一颗平常心,忙别人之闲,闲别人之忙,要勇于自我挑战。”刘教授还对怎样撰写学术论文作了详细地讲解。他指出:选题要有问题意识,明确论文的指向性,对撰写过程有全方位的考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提出突破传统理论的内容;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精炼、流畅、准确,要让别人了解你要达的意思和内涵。
讲座结束后,现场与会人员积极发问,刘同舫教授对大家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各位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全体教师们听了刘教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对于怎样撰写科研论文、怎样申报课题、怎样开展科研工作都有深入的了解。
刘同舫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2010年12月9日晚,经济系主任张长生教授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富过三代’与‘穷不过五服’的秘笈”为主题给近三百名师生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张教授在座上表示期望我们能达到“富过三代”与“穷不过五服”的境界。而讲座开始阶段,张教授通过与同学们进行现场提问的互动方式,让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富人和穷人的含义,以此带出今天的主题——“富过三代”和“穷不过五服”的秘笈。张教授通过国内与国外数据、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当今社会“富不过三代”现象的严重性,并指出外国富人大多捐款行善,而我们中国富人则吃喝嫖赌这一令人羞愧的事实真相。张教授不仅具体地分析了“富不过三代”现象的特殊原因。同时分析了“穷不过五服”原因:一是穷人家的子弟会奋发图强,终究会改变穷的命运;二是有的穷人比较懒惰,终会人丁凋零、断子绝孙。
最后,张教授阐述了“富过三代”与“穷不过五服”的意义:一是有利国家繁荣;二是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在讲座后半阶段,张教授为我们指明了践行“富过三代”和“穷不过五服”的途径,张教授着重强调了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在做大事之前先学会做小事,在学会做小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张教授通过鲜明的例子以及引用具体的资料充分呈现了“富不过三代”的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具体分析了“富过三代”与“穷不过五服”的原因,还传授给我们“富过三代”与“穷不过五服”的秘笈,在场师生感到受益匪浅。
张长生教授作专题讲座
*学术交流*
2010年6月28日,台湾中华大学沙永杰校长到我院进行访问,受到学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当天下午,沙永杰校长在行政楼会议室作了专题为《创新创意普及教育》的报告会。
沙永杰校长通过视频宣传短片和精彩的课件介绍了台湾中华大学的办学概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等,并详细介绍了中华大学推行创新创立普及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取得的教学效果。沙校长还结合精彩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萃思(TRIZ)创新方法,指的是追随前人思考的轨迹,萃取前人发明中的原理并归纳成一般的通则,作为往后解决时的思考方向。他指出,萃思注重创意和想法,只要用创新的脑、手才更好地创造无尽的价值。
与会人员对沙校长的讲座感到耳目一新,使大家的思维与思考方式启发很大。目前,学院也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华大学的办学概况和创新创意普及教育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高惊生副院长介绍来宾
台湾中华大学沙永杰校长作专题报告
我院向中华大学沙永杰校长赠送礼物
2008年4月10日下午14:30,经济系特邀“马士通公司”总经理杨茂清先生来我院交流。杨总经理在与学生的交流会上对“马士通工艺厂”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外贸企业的经营发展及对外贸企业人员的要求作以解释。在介绍“马士通工艺厂”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营业务时,他重点指出未来外贸企业将是“贸易-实业-品牌-金融投资”的发展模式,认为外贸企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每年正以20%的速度发展,其发展契机在于外贸企业渐向生产企业慢慢倾斜。
杨总经理强调作为外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企业产品知识、吃苦耐劳的素质、持续学习的能力、老板的心态和基础的管理知识。其中,最为强调的就是是良好的英语能力,他认为“英语跟外贸是不分家的”,要做外贸的人才,就必须学习好英文,还要能听懂带有不同国家口音的英文。
在互动环节中,杨总经理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同学用英语提出的问题,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精彩的回答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