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 黄伟文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授《法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稳健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此,本人的探索主要有:
一、精编讲义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讲义之于教学,犹如乐谱之于演奏,尤于初涉教坛者,不可不精心经营。自确定教学任务之日起,本人即着手备课,杂志报刊不计,翻阅同类教材及相关着作凡二十余种,始构建体系,拟定大纲,逐章撰写。写作思路如下:
1.体例编排。课程设置四篇二十三章。先言法学的基本概念,是为法之静态,为重点讲授内容,目的在于为初学者组织最基本的专业话语,为其专业学习搭建坚实平台;次言法的运行,此为法之动态,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之后,通过自学把握法律的应然运作,亦为学生探索自主学习的科学路径之牛刀小试;复言法的价值,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目的在于让学生领悟法的精神价值,明确法的正义追求,以充盈初学法者之专业伦理情怀;末言法与社会,亦采专题讲座的形式,以期学生获得考察法律的更恢宏视野。
2.内容选择。对授课内容之选择,遵循两条原则,一求品质优良,二求明白生动,兼顾理论的深广度与难易度。
3.行文组织。讲义内容的阐述与行文的展开,铺设有以下线索:其一,由问题导入主题。即在进入新课内容前,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顺次导入主题。其二,通过案例诠释原理。法理学内容多抽象玄奥,对抽象之原理,或联系法律条文,或援引生活案例,尽量举出实例,化概括抽象为形象具体,以便于学生理解,并消除其因畏难而生之消极情绪以及因以为法律远离生活的误解而生之感情隔阂。其三,根据内容的轻重难易区分不同栏目。即在基本内容之外,设置“理解”栏对难点作深入剖析;设置“注”栏对所涉其他学科内容或易忽略混淆的问题加以补充或提醒;设置“思考”栏鼓励学生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思考、追问与钻研;设置“小结”栏对阶段性问题作适时梳理。其四,注重正确的法理念之渗透。法学是经世之学,必应安抚世俗的人生与人心,浸渍着鲜明的价值取向,故在内容的选择与阐述、问题的引入、案例的评介以及思考的导向上,皆注意正确法理念之渗透,以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温润良心、熏陶情怀。
二、课堂教学
1.第一节课
俗语言“好的开始乃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课于今后的教学,可能影响深远,故此,对第一节课,本人作了精心设计,主要讲授内容有:
(1)法学的研究对象。通过一份最新的报纸介绍法学的研究对象,意在让学生除对自己的专业所学为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外,还能明白法律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从而在感情与心理上把学生引入法学殿堂。
(2)法理学学些什么。通过对“法理”,即何为法之“理”进行精解,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目标:首先,是法学的基本原理,这是主要内容;复次,是法律之公理,此为法律的价值追求,是法学的灵魂;又次,是学法的理路,这是学习法律的方法论,为学习以及再学习的工具与技能;最后,强调学习的核心不在于掌握实际或半实际的知识,而在于通过学习知识获得智慧与理性。
(3)法律人的基本素质。本人把法律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纳为两大方面,即法律人的妙手与仁心:前者指过硬的专业技能,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伶俐的口才以及勇于胜利的信心与勇气;后者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严格的职业操守、对正义不懈之追求与责任担当之道德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2.教学艺术探索
(1)以阅读为中心。向学生推荐书目、网站与报刊,并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把读书心得写成研习笔记,以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研习笔记的批阅,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其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阅读与有效阅读的能力。
(2)追问式提问。课堂提问,常采用连续追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与自我反思的细致思考,鼓励学生反驳,并尽量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开学之初,有不少学生对此深感不适,有抵触与恐惧的情绪,经老师解释后,学生的不良反应逐渐消除。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表达能力皆有较明显的提高,表达与扞卫自己立场的勇气亦有增强。
(3)专题辩论。今学期本人选取“泸州二奶案”进行了专题辩论。事先介绍基本案情,让学生课后通过搜集资料形成立场,根据不同立场分组讨论,形成争点并进行论证,然后挑选立场对立之最优两小组进行课堂辩论。通过此活动拟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学会查找资料并懂得取舍鉴别;二是学会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立场;三是学会如何对一个问题进行清晰有力的论证;四是学会如何清楚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应对质疑与反驳。
(4)注重分析与理解。授课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罗列与灌输,而放在对知识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理解上,以期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并能有批判的眼光。
三、平时辅导
1. 鼓舞学生士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平时交谈,本人了解到,不少学生存有两种消极心态,一是对学校的各种条件存有不满,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此又导致学生一方面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于无形之中不觉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此,本人专门抽时间通过分析各种形势,在心理上为学生打气鼓劲,告诉学生,竞争才刚刚开始,即便是输,也绝对不能输在专业训练的起点上。从后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自信,开始了积极的学习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普遍存有种种迷茫,对此,本人专门介绍了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观念与作法,指出大学学习的应然方向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助其找到切实有效的学习路径,逐渐走上大学生活之正轨。学生的这一转轨过程,于其平时表现可获显见。
3.因材施教,专门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的专门辅导。例如,为因故请假的学生补课,根据学生在期中考试反映出来的不同问题,分批谈话,为其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善建议。对此,学生普遍表示有厘清学习思路之教益。
以上教学方法的探索,皆以本人对大学理念的理解为根基,以培养正确理念以实现精神成人、训练专业技能以完成社会准入为核心与主线展开,以使学生获得精神人格与专业身份的双重塑造。新手上路,虽壮怀激烈,但舛漏定多有,惟待于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反思与探索,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使命。
二○○七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