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一带一路”圆桌论坛暨湾区发展新思考在广州商学院法学院四政407会议室举办。本次会议由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会及《国际人文社科研究》期刊主办,由广州商学院法学院、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承办。《国际人文社科研究》期刊主编何智远、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会理事长吴伟超、会长李煜霖、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林学军、广州商学院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唐犀、广州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研究院院长于志宏及研究院成员参与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唐犀主持,论坛期间,各方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法治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未来共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作进一步的贡献。
李煜霖对本次论坛的合作背景进行介绍。李煜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规则衔接与制度对接在大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经济、法治等领域的关键问题,亟须解决。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学习,实现观点的碰撞,发掘双方在合作上的更多可能性,未来共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作进一步的贡献。
林学军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前景进行了介绍。林学军表示,澳门在大湾区发展中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澳门的经济发展和法治化建设,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会为澳门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我们支持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会的工作,希望未来双方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活动开展、人才培养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推动特色栏目的建设,最终形成固定的合作机制。
唐犀对法学院的办学及科研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唐犀表示,目前,法学院设三个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员团队132人,是广东省内办学规模首屈一指的民办高校法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结合学科建设需要,法学院设9个教研室、7个科研机构。教师教学能力强,师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配比合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成果突出,校政(企)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现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未来,希望双方能够发挥各方优势,在科研、教学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于志宏对广州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研究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于志宏表示,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11月20日,是专门从事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院的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业务上受到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广东省法学会指导。研究院由广州商学院法学院及省内外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构成,成立后已经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学界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未来,研究院将致力于在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和教学活动,为新形势下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与法治融合等问题的研究及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题讨论环节,与会各方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下为主要观点:
王一栋博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法律融合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困难:法系融合的困难和缺乏先例。如何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定位、如何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理念进行理解、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地讨论。
何志远博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合作是循序渐进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应当从顶层设计开始。行目前,法律合作方面的合作仍不足,大湾区内完备法律制度尚未构建,大湾区“先行先试”的模式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度的衔接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各方合作的底线“一国两制”不能突破。
刘莉莉律师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需要靠法律人的推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员流动日益增加,交通日益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法律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底层力量,通过媒体进行推动。
田泽华博士表示,未来应当多多推动法律实务界人士和科研理论界人士展开交流。在实务中发现问题,在理论中解决问题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融合的重要路径。
李苏香博士表示,因为历史原因,粤港澳大湾区的问题比较复杂,未来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李沁霖老师表示,未来希望能够畅通内地与香港、澳门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司法协助,为跨境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更多的便利。
李苑老师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人民调解的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司法协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刘蕾老师表示,未来希望从粤港澳大湾区内法治人才的研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双方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这将为未来的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双方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联合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圆桌论坛在广州商学院法学院举办
李煜霖会长介绍合作背景
林学军院长介绍未来合作前景
唐犀副院长介绍法学院情况
于志宏教授介绍广州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研究院基本情况
议题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