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总支动态

总支动态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什么是三个代表?

答: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

答: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调研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月,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进一步将这一论断归纳为“三个代表”,指出我们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月,江泽民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再次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思想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全党的拥护,并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精神的热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1)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马克思主义党的建党学说。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如何理解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

答: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历史发展看,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是生产力的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主动权。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了当时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由于资产阶级代表了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新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而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要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也正是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终将阻碍生产力发展,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历史上看,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以前和取得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阶级又最终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阶级。与历史上所有剥削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始终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产阶级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即现代化的机器生产相联系,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群体,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通过现代政党即无产阶级政党来实现的。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通过党的组织活动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无产阶级同发展生产力相适应的愿望和要求,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力量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的神圣使命,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我们党正是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政党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并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伟大贡献为中国人民所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而且从它诞生以来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由一个几十人的小党迅速站立于中国政治舞台,就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的愿望,指明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方向。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挫折仍能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大党,就在于提出的纲领、政策适合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掌握生产力发展历史主动权的愿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八百万军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也在于它能够打破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反复强调:“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把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党的性质、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总结党的历史,我们也曾有过忽视生产力发展的时期,比如“文化大革命”中,曾经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一味追求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企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结果遭到严重挫折。但从党的历史长河看,我们党在本质上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即使是像“文化大革命”这样极为特殊的时期,由于未能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最终被党依靠自身的先进性和对社会生产力的追求所克服。同时,它也从反面证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不断胜利,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由于我们党从本质上是始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此说,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7.如何理解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

答: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倡导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它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他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为中国当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推动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坚强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领导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和各种文化知识;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出向科学进军;形成一大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文化建设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对广大人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江泽民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科学阐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强调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强调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文化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能不能反映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国家、政党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主要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信守某种旧文化,而必须冲决各种旧文化的障碍与束缚,为社会发展、进步铺平道路。而党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必然要求它不断调整和冲破一切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建立和建设新型的文化,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也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8.如何理解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的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着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私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忠实地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同时,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是由我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党才真正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中国共产党人还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敌人异常强大和残酷,而革命力量长期比较弱小。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长期的奋斗中,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富有特色的创造。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一部党的历史,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我们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始终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也遇到不少挫折,但都顺利地走过来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性。

9.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什么?

答:“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指: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为什么说“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答:第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从诞生起,就是我国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必须始终反映和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其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并随着历史进程,消灭剥削,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在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和代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充裕的共产主义目标。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与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相一致的。

第二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先进的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思想道德文化决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统帅着整个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这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所代表的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它所指导下的各项文化建设,也必然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我们党不论搞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搞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代表和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开拓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在中国尽管也有其他政党团体,但都不如中国共产党这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人民群众有这样密切的联系。始终代表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突出体现。
党关于自身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根本宗旨的理论,一句话,党的先进性,其实质和归结点都在于“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凝结着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揭示了我们党永远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基本规律。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丰富,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更加鲜明突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党的建设也面临新课题、新任务,但其总的课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1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答: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最紧密的本质联系,说明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却在于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突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它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了社会财富分配和占有的平等,并且要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体现了在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应对资本主义严峻挑战所必须采取的战略决策,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根本不同。 “三个代表”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更好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包含的内容是统一的。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谈得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谈得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当代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不可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做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可能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真正成为反映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政党。

可以说“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进行深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它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一样,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开放沿着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为什么说党仍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答: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现在,有人否定党的性质,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否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强调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地阐明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列宁在俄国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又进一步阐明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指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有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无论是在民主主义阶段,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尽管国际国内出现过否定和篡改共产党性质的思潮,我们党都强调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正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看党是否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关键看党的阶级基础是否改变了。在我国,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了,而无产阶级则由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变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变为国家的领导阶级。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内部构成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并形成了一支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工人阶级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新一代已经形成。工人阶级内部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所有制职工比重下降,集体所有制职工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职工的比重有所增加,第一、第二产业职工的比重有所下降。同时,还出现了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职工。这是工人阶级队伍中新的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最有文化素养的部分。但是,所有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地位。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他们表现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愧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现实也说明,党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仍然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党仍然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他们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党仍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党仍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的私利。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党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仍然以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这些都说明,党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党的性质问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向,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坚持。党的性质问题,实质上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如果改变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然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抛弃党的指导思想、抛弃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抛弃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抛弃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由工人阶级先锋队、执政的共产党蜕变为资产阶级式的议会党。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认识。那种认为党的阶级性质发生变化,党已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观点是错误的。

13.为什么说反对腐败是关系民心向背的大问题?

答: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它和“三个代表”是完全对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制度、消除腐败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我国目前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和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广泛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会乘虚而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制、法制和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中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丧失理想和信念,世界观发生蜕变,腐化堕落。以上情况充分表明,当前我国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不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带来的,也不是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的。但是有其不容忽视的土壤和条件。

反腐败是一场复杂、艰巨、长期的斗争。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它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生存发展。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正确估量形势,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行坚强有力的领导,作出了许多重要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查处了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大案,使反腐败斗争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格局和各项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斗争同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这些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有些腐败现象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还在一些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蔓延;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案件增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增加;大案要案、共同违纪违法案件上升;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及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等歪风严重存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惩治,我们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走向自我毁灭。面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党的十五大再次向全党敲起警钟:“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又鲜明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失时机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求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当前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要着重明确和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把反腐败斗争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之中,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二是要把反腐败斗争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既要对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采取有力措施,一项一项地进行治理,又要深入研究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教育、法律、纪律等手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尤其要在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减少和消除产生腐败的条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效能。四是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对反腐败斗争前景要有一个正确认识。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尤其是我们有邓小平理论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拒腐防变的丰富经验,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的社会环境,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相信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能赢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1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答:在发展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到底什么是中国先进社会的生产力呢?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使我们找到了答案。

人类社会从最早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一直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有力杠杆”。

到90年代,以信息技术和基因科学为代表,世界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就意味着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因此,今天讲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必须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含量,而不能仅仅注重在数量上的发展。

15.什么是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指那些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数量的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化企业。而那些大量的落后于现代的传统工业,只是相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主要还是依靠手工工具劳动的落后生产力而言,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而相对于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而言,传统工业可以说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那些经过技术改造的传统工业也属于我国的先进社会生产力。

16.目前,怎样逐步使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地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

答:这就是通过实现“推进传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使命”来完成。2000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肩负着双重使命,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进行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和国家不仅重视信息化的发展,而且正在积极探索以工业化来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

17.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答: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及维护社会稳定最基本的力量。“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 

尽管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及其劳动方式、内部结构等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和基本力量,并没有改变。

18.怎样理解当前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答: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内部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提高。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甚至重大变化。在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进程中,工人群众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突出表现在工人群众知识化、技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化和技术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工人阶级中脑体结合的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脑体结合的劳动者将日益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主体力量,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更加壮大,整体素质、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进程中,我们既要看到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又要看到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也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参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广大工人群众当然也具有先进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19.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工人下岗乃至失业问题,这会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吗?

答: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企业转产、合并、重组等原因,出现了工人下岗乃至失业,这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某些与落后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在竞争和调整的过程中被淘汰,与之相关的企业工人就要下岗,就要失业,这是任何社会制度下都不可避免的,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有的正常现象。这当然不能说明工人阶级就不是先进阶级了,就不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恰恰相反,正是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机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七·一《讲话》对此做了深刻的分析:“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2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首先,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一般地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这种取代或者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呈现出愈来愈快的态势。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掌握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哪个国家和民族就能够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主动权。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再次,这也是被我们党建党80年经验证明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靠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不断地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2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在发展马克思政党的学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答:概括地讲,领导革命斗争的党的建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遇到的两个根本问题。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政党比较好地解决了夺取政权斗争时期的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的基础上,对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作出的进一步的回答。而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作出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则体现了全党对新时期党建问题认识的深化。

22.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怎样解决了夺取政权斗争时期的党建问题?

答: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一国际的创建工作,尔后又推动了第一批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阐明了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策略原则和组织原则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与俄国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不同于旧式社会民主党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并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对俄国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思想、组织、战略策略等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创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独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出色地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使我们党发展成为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2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怎样发展了执政党的建设?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中心逐步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邓小平阐明了党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为党的建设确定了基本方向和内容;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阐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提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德才兼备原则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主张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强调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求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增强党的团结;主张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们党同其他各国政党的关系;等等,从而成功地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问题认识的深化?

答:在党的十五大总结执政和改革开放20年的经验、确定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在谈到党的建设问题时,作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论断,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这次把“三个代表”写进“七一”讲话中,体现了全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

25.“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要求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

答: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要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本质联系。

第一,“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否拥有和代表先进文化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先进阶级和政党最显着的特点。“三个代表”要求依据这些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基本原理,从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前进、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这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提出的最本质要求,体现了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致性。

第二,“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领导人民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领导人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反复告诫全党,“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今后党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要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要求,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了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和活的灵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坚持从新的时代特点出发,把蕴含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若干重要思想和原理,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的要求,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从而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的理论内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7.在“三个代表”学习中,思想意识上的“三个解放出来”是什么?

答: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要把思想意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8.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的三个结合是什么?

答:(1)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2)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3)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0.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三个代表”的提出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全国以极大的热情开展学习研究。

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7月到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

第三阶段是从十六大到现在,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学习贯彻的根本要求和工作部署。

31.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治国相结合;第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2.“三个代表”提出的国际环境是什么?

答: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上看,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美国自恃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恃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强大,飞扬跋扈,以强凌弱,称霸全球的野心急剧膨胀。它出于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加紧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手段对我渗透,不断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制造麻烦,干涉我国内政。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新自由主义”和“贸易自由化”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极力巩固和扩大它们在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它们还对我宣扬西方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妄图在潜移默化中搞乱我国干部、群众的思想。加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